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劉淑改 何五昌 文/圖
“我們二人情愿拜師馮合水先生門下為徒學藝,尊敬師長,,遵守師規(guī),,虛心學藝......”2月23日上午,農(nóng)歷正月十二,,在寶豐縣馬街書會民俗園北側劉蘭芳藝術館內,,舉行了馬街書會收徒拜師儀式。

“口傳心授,、言傳身教”,,師傅帶徒弟是培養(yǎng)戲曲等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有效方式。當天,,寶豐縣墨派大調曲子傳承人馮合水,、河南墜子傳承人李運德、快板書傳承人牛艷萍共收到11名新徒,,他們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66歲,。
“我非常喜歡快板書,從四歲就開始學習,。向牛艷萍老師學藝,,她總是一遍遍、手把手教,,直到教會我,,她那股用心勁兒讓我很感動。拜師后,,我更要用心學,,天天練,學好學精,!”10歲的宋兆潤說,。

“一天能看千臺戲,三天可讀萬卷書”,。始于元朝延釣年間,,至今700余年間,,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全國各地的民間說唱藝人負鼓攜琴來到馬街,,在青青麥田里說書會友,,盡展才藝,數(shù)以萬計的觀眾也慕名而至,,摩肩擦踵,,陶醉其間。
收徒拜師是馬街書會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該活動以視頻錄制形式線上展播。與往年收徒拜師的熱鬧不同,,今年拜師現(xiàn)場雖隆重卻異常冷清,,僅有師徒及媒體記者等工作人員在場。

“疫情沒能阻擋我們對馬街書會的傳承,,為避免人員聚集,,今年馬街書會系列活動改為線上舉辦。眼下,,線上活動十分熱鬧,,截至目前,通過網(wǎng)絡平臺推送的各類節(jié)目點擊量已突破數(shù)百萬人次,,實際參與書會的民間藝人和觀眾有望突破以往規(guī)模,。”寶豐縣文廣旅局局長張玲玲介紹。
墨派大調曲詞高雅,,難解難記,,調門粗算也有100多個,非常難學,。“以前條件差沒有錄音機,,我?guī)煾堤K尊五非常用心一句句一遍遍的教會我。”今年80歲的馮合水,,從15歲起開始學習墨派大調,,如今從藝65年的他回憶起師傅的傳授感慨萬千,“這么好的東西不能失傳,,我也要像師傅一樣把肚子里的絕活,毫無保留地交給徒弟,,讓他們把墨派大調更好地傳承下去,!”
在這片土地上,寶豐人守護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永在,,馬街書會的火種就不會熄滅,。(編輯 呂瑞天)
“我們二人情愿拜師馮合水先生門下為徒學藝,尊敬師長,,遵守師規(guī),,虛心學藝......”2月23日上午,農(nóng)歷正月十二,,在寶豐縣馬街書會民俗園北側劉蘭芳藝術館內,,舉行了馬街書會收徒拜師儀式。

“口傳心授,、言傳身教”,,師傅帶徒弟是培養(yǎng)戲曲等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有效方式。當天,,寶豐縣墨派大調曲子傳承人馮合水,、河南墜子傳承人李運德、快板書傳承人牛艷萍共收到11名新徒,,他們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66歲,。
“我非常喜歡快板書,從四歲就開始學習,。向牛艷萍老師學藝,,她總是一遍遍、手把手教,,直到教會我,,她那股用心勁兒讓我很感動。拜師后,,我更要用心學,,天天練,學好學精,!”10歲的宋兆潤說,。

“一天能看千臺戲,三天可讀萬卷書”,。始于元朝延釣年間,,至今700余年間,,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全國各地的民間說唱藝人負鼓攜琴來到馬街,,在青青麥田里說書會友,,盡展才藝,數(shù)以萬計的觀眾也慕名而至,,摩肩擦踵,,陶醉其間。
收徒拜師是馬街書會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該活動以視頻錄制形式線上展播。與往年收徒拜師的熱鬧不同,,今年拜師現(xiàn)場雖隆重卻異常冷清,,僅有師徒及媒體記者等工作人員在場。

“疫情沒能阻擋我們對馬街書會的傳承,,為避免人員聚集,,今年馬街書會系列活動改為線上舉辦。眼下,,線上活動十分熱鬧,,截至目前,通過網(wǎng)絡平臺推送的各類節(jié)目點擊量已突破數(shù)百萬人次,,實際參與書會的民間藝人和觀眾有望突破以往規(guī)模,。”寶豐縣文廣旅局局長張玲玲介紹。
墨派大調曲詞高雅,,難解難記,,調門粗算也有100多個,非常難學,。“以前條件差沒有錄音機,,我?guī)煾堤K尊五非常用心一句句一遍遍的教會我。”今年80歲的馮合水,,從15歲起開始學習墨派大調,,如今從藝65年的他回憶起師傅的傳授感慨萬千,“這么好的東西不能失傳,,我也要像師傅一樣把肚子里的絕活,毫無保留地交給徒弟,,讓他們把墨派大調更好地傳承下去,!”
在這片土地上,寶豐人守護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永在,,馬街書會的火種就不會熄滅,。(編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