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人欠俺錢 需要立案,從家鄉(xiāng) 來到了 宛城法院,。年齡大 眼睛花 頓時傻眼,,多虧了趙雪麗 前來幫俺……”
近日,在人來人往的南陽市宛城區(qū)人民法院立案大廳,,一位老人正在慷慨激昂地朗誦著一首自己作的打油詩,,以此來感謝立案庭導(dǎo)訴員對他耐心細致的接待和幫助,,簡單質(zhì)樸的文字中飽含了老人深深的謝意。
原來,,這位老人因不熟悉立案訴訟流程及所需要準(zhǔn)備的材料,,到宛城法院立案大廳后不知所措,,導(dǎo)訴員趙雪麗看到后便主動詢問老人是否需要幫助,。經(jīng)過一番溝通,導(dǎo)訴員了解到,,老人有一間門面房出租給了丁某,,兩人約定租金為4.5萬元一年,但丁某僅支付老人5000元,,還欠4萬元未支付,。老人一直催要未果,遂與丁某商量,,若丁某3日內(nèi)付清欠款可以減免1萬元,,丁某同意且出具了一張3萬元的欠條。誰知欠條寫下后,,丁某仍一直推諉不還,,老人只好到法院尋求幫助。
趙雪麗在了解情況后,,首先安撫了老人情緒,,接著對老人提出的問題逐一耐心解答還幫助他整理證據(jù)、訴狀通過立案小程序快速成功立案,。趙雪麗熱心,、耐心、周到的服務(wù),,讓老人備受感動,,他當(dāng)即拿出筆和紙寫下了一首打油詩表達謝意。其實這樣的事情對于趙雪麗來說,,只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和自己的職責(zé)所在,。但對于不懂流程、“智能尷尬”老人來說,,卻讓他們感受到了司法的溫度和速度,。
據(jù)了解,今年1-5月,,該院導(dǎo)訴員累計為1922名前來立案的群眾進行了訴訟指導(dǎo),,為群眾解答法律咨詢5000余人次。導(dǎo)訴員的熱情服務(wù),,拉近了法院與群眾的距離,,彰顯出司法人文關(guān)懷,,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服務(wù)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