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書記有兩個特點,,第一,他好像沒有家一樣,,‘長在’了醫(yī)院里,,啥時候有事了,,一找就能找到,一喊就能到場,;第二,,醫(yī)院里的大事小情,無論是業(yè)務本身還是其它瑣事,,就沒有他不會的,我們給他起了個外號‘萬能人’,。”8月15日,,在平頂山市汝州市蟒川鎮(zhèn)衛(wèi)生院,防疫科科長蘭淑芳一提起黨支部書記高偉峰,,就敬佩得無以言表。
從2016年2月份擔任蟒川鎮(zhèn)衛(wèi)生院黨支部書記以來,,高偉峰已在蟒川鎮(zhèn)工作了五年多時間,。五年多來,他在干好外科主治醫(yī)師本職工作的同時,主動請纓擔任醫(yī)療健康扶貧工作隊隊長,,帶領醫(yī)護團隊為貧困群眾們送健康,、送溫暖、送關懷,,榮獲了“汝州市扶貧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fā),,他又創(chuàng)下了連續(xù)37天沒有回家的紀錄,日夜為疫情防控堅守一線,。今年6月,,因疫苗接種時間緊、任務重,,他以院為家,,幾乎沒有回家過,;疫苗接種剛告一段落,7月底,,新一輪疫情防控形勢又面臨嚴峻形勢,,他再次挑起了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的重任。
“這段時間接種疫苗的群眾特別多,,早上五、六點就有人排隊,,也總能看到高書記拿著大喇叭維持秩序的身影,。”馬啟航是預檢分診點的職工,由于需要24小時值班,,每次輪他值班,不出意料,,總能碰到高偉峰,。“他起得最早,一忙就是一天,,有時候接種疫苗的群眾們全部散去,都到晚上十來點了,。”白天,,高偉峰還要安排接種前的準備工作,人員,、物資以及各項防護措施都要考慮周到,下午要參加市里的疫情防控調度會,,晚上還要統(tǒng)計疫苗接種數,,以最快的速度上報。有時候凌晨三,、四點,市里安排車輛過來送疫苗,他還要從床上爬起來接收,。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重復著,,分診點,、接種咨詢處、疫苗登記處,、疫苗接種室都留下他的身影,。“我有時候看微信運動,他每天都顯示一萬多步,,也不知道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他是怎么堅持下來的,?”馬啟航心疼地說。
蟒川鎮(zhèn)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于躍峰也有同樣的感觸,。于躍峰剛到蟒川工作兩個多月,幾乎每個晚上,、每個周末都要到衛(wèi)生院看看情況,有次他實在忍不住問道:“高書記,,咋沒見你回過家,?”對此,高偉峰笑而不語,。人到中年,都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困境,,高偉峰也有著同樣的壓力。其實,,他家就在南環(huán)與西環(huán)的交叉口,開車20分鐘就能到家,,但他深知疫苗接種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緊迫性和嚴峻性,,醫(yī)院離不開他,,他有家不能回。他的兒子今年上高三,輔導孩子他每每缺席,;父母年事已高,,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等慢性病纏身,,需要經常性地住院,他卻很難照料榻側,;家庭里的瑣碎事經常丟給妻子一人,每每想起,,都讓高偉峰有著無盡的愧疚,。
顧不上家里人、顧不上自己,,但對身邊同志們的關愛卻從不缺席。“有時候排隊人多,,顧不上吃飯,,高書記總會買點吃、喝的給我們送來”,,馬啟航說,“我們工作上不開心了,,有啥煩心事也都喜歡和他說說,,聽聽他的開導。”對此,,高偉峰說,,看著同志們每天辛苦的工作我也于心不忍,,作為醫(yī)院的黨支部書記,這點關心其實遠遠不夠,,我也心疼同志們,,也想讓他們能夠休息,哪怕是一天,。但是疫情不允許我們休息,我們要和疫情賽跑,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疫苗應接盡接,、應快盡快,,阻斷病毒傳播和擴散,筑起“免疫長城”,!
(編輯:謝鵬 施尚景 吉倩倩 首席編輯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