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王書記,怕早就沒我這個人了,。”7月31日,,在三門峽市盧氏縣東明鎮(zhèn)北蘇村,提起駐村第一書記王鑫華,,該村村民連條門直夸,。
之所以將王鑫華稱作“救命恩人”,還得從發(fā)生在2017年4月的一件事說起,。
那天,,連條門拉了一車廢磚回北蘇村,因山高路險,,不幸發(fā)生車禍,。后來由于傷情嚴重,他被送到三門峽,、西安等地進行治療,。然而高額的醫(yī)療費用,,讓本就處于貧困線上的連條門一家陷入了窘境。
當時,,正在洛陽市欒川縣參加培訓的王鑫華得知這一消息后,,一方面在電話里讓連條門家人安心為其治病,一方面開始了籌錢行動,。
在網(wǎng)上他發(fā)起“輕松籌”,,聯(lián)系保險公司,走合作醫(yī)療等途徑,,幫助連條門家人解決了費用難題,。
出院后,他通過政策措施對喪失勞動能力的連條門進行扶持,,通過給其家人安排公益崗,,讓這個困難的家庭渡過了難關。
這樣幫助村民的例子,,在王鑫華身上還有很多,。而作為一名駐村書記,他深知駐村的任務就是要幫助群眾致富,。
作為一名食用菌專家,,王鑫華用自己的專長完成了這一任務。經(jīng)過慎重的考察和調(diào)研,,他申請扶貧項目資金40萬元,,在村里建立了科技扶貧示范基地,并將羊肚菌項目引進北蘇村,。
然而由于當?shù)貜臎]有種植香菇木耳等菌類作物的歷史,,群眾一開始也有顧慮。為了打消群眾顧慮,,王鑫華和村干部們一戶一戶做工作,,并且向群眾承諾:“掙了是你的,賠了村里擔,!”最終,,經(jīng)過一年多發(fā)展,群眾看到了收益,,也開始主動參與進來,。
北蘇村先后建成了10個大棚,種植羊肚菌,,年產(chǎn)羊肚菌1000多斤,,純收入6萬多元;又引種玉木耳、黑木耳,,在羊肚菌出菌后,,繼續(xù)利用大棚生產(chǎn),每棚又增加凈收入3000多元,。
實實在在的收益讓村民相信,,跟著王鑫華干,能掙錢,。于是,,村里的核桃、連翹,、蔬菜大棚等各項產(chǎn)業(yè)迅速發(fā)展,,群眾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今年是王鑫華駐村的第7個年頭,,由于和村里人變得十分熟悉,村民們還給他起了個綽號“雙長書記”,。“這也是群眾對我的認可,,我是我們縣駐村時間最長的駐村書記,也是年齡最長的駐村書記,。”王鑫華說,。
(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