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宋紅勝 通訊員 程培蘭 秦艷利 文/圖
三伏天驕陽似火,,70歲的車鳳民卻在花椒樹下忙得不亦樂乎。8月17日這天,,她給人摘花椒,,論斤計酬,掙了100元,。
一旁71歲的種植戶李守創(chuàng)比車鳳民還開心,,他拿起一簇紅透了的花椒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工人掙得多,,證明花椒樹產量大,,我掙得也就越多咧!”
放下花椒,,李守創(chuàng)抬頭望著遠處的花椒樹,,感嘆道:“大半輩子在土里‘刨食’,從來沒有‘刨’出過這么多,!”
在李守創(chuàng)所在的長垣市丁欒鎮(zhèn)杜沙丘村,近100戶村民種植了800多畝花椒樹,。部分花椒樹今年到了結果期,,長勢喜人,讓村民初次嘗到了種植花椒的甜頭,。
鎮(zhèn)村引領村民外出“取經(jīng)”,,4萬多株優(yōu)質椒苗免費送
2017年,57歲的杜建軒回到杜沙丘的老家準備安享晚年,。當他看到村民還在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不由得心焦。“如何能讓鄉(xiāng)鄰們在土里‘刨’出更多‘食’呢,?”
杜建軒突然想到了種花椒,。“我之前去過陜西韓城,見過當?shù)卮迕裢ㄟ^種花椒紛紛脫貧致富,。他們能種,,我們?yōu)樯恫荒芊N,?”他和幾名村民遠赴陜西韓城、三門峽澠池等地多次考察學習,,最終論證了在本村種植花椒的可行性,。
當河南商報記者問起為啥選擇跟著杜建軒種花椒,李守創(chuàng)很干脆地說:“他在村里有威信,,聽他的準沒錯,!鎮(zhèn)政府還為我們租來大巴車,帶著我們130多名村民到外地去看,、去學,,讓我們更堅定了種花椒能致富的信心。”
2017年10月,,村“兩委”將協(xié)調來的4萬株優(yōu)質花椒樹苗運回了村,,免費發(fā)放給第一批60余戶準備種植花椒的村民。彼時,,李守創(chuàng)拿出自己的4畝口糧田種了花椒樹,。
第二年,更多的群眾要種花椒,,杜建軒“高價進低價出”,,將市場價每棵3元多的樹苗,以每棵1元的低價出售給了種植戶,。李守創(chuàng)又將兩個兒子的9畝田地也種上了花椒樹,。
2018年6月,在丁欒鎮(zhèn)政府的引導下,,杜沙丘村以村集體名義成立了益眾花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18名村民成了股東。為了扶持花椒產業(yè),,鎮(zhèn)政府還承擔了合作社所流轉40畝耕地的前5年的租金,,減少合作社在花椒種植初期的有關支出。流轉出土地的村民從耕地里“解放”出來,,通過外出務工還能增加收入,。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如今該村有近百戶村民種植花椒樹,,種植面積達800多畝,。
產量高、質量好,,“沙丘”花椒比“山丘”花椒更有優(yōu)勢
花椒前三年不結果,,但是可以套種“矮個”農作物,能讓種植戶保住“口糧”,。種植花椒的技術含量相對較小,,種植戶管理起來也很輕松,。當下是花椒成熟的季節(jié),杜沙丘村第一批種植的300多畝花椒樹初次掛果,。
“一樹的紅花椒,,真讓人提氣!”李守創(chuàng)說,,種莊稼的成本高,,投入精力大,每畝一年凈收入也就1000多元,。今年,,他的4畝花椒掛果,每畝凈收入2000多元,。按照慣例,,明年進入豐果期后,每畝可凈收入1萬元左右,。
這里的花椒不僅產量高,,質量也是上乘。“韓城的山丘多,,花椒品質好但是產量不高,。去考察時,有位專家說我們這里種花椒,,產量要比韓城高,,但質量不一定比韓城好。”杜建軒心想,,等花椒樹掛了果,,一定要比一比。
杜沙丘村,,顧名思義,,村子和“沙丘”有關。這里此前正是一處沙丘,,丘上分布著5個村子,村名都帶“沙丘”二字,。據(jù)杜建軒回憶,,去年80年代時風沙還很厲害,“有一年麥子剛抽穗,,刮了一場大風,,沙土把麥穗都給埋住了。”
沙土怎能種出好莊稼,?后來村民開始了“治沙行動”,,在村子及周邊廣植樹木,;完善農田灌溉設施,確保干旱天氣不起沙,。很快,,風沙少了,耕地也變“肥”了,,莊稼連年大豐收,。
杜建軒拿著初次掛果的花椒,專程去拜訪上述專家,。專家看后連連稱贊,,“‘沙丘’的花椒不僅產量高,品質也一點不比‘山丘’的差,!”
“成熟的花椒,,種植戶可以自己賣,也可以通過合作社賣,。合作社堅持公益性質,,不掙種植戶的一分錢。”杜建軒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合作社正在給花椒設計包裝,,希望打出自己的花椒品牌,并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 (編輯 施尚景 劉夢鴿 李英旋)
三伏天驕陽似火,,70歲的車鳳民卻在花椒樹下忙得不亦樂乎。8月17日這天,,她給人摘花椒,,論斤計酬,掙了100元,。
一旁71歲的種植戶李守創(chuàng)比車鳳民還開心,,他拿起一簇紅透了的花椒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工人掙得多,,證明花椒樹產量大,,我掙得也就越多咧!”
放下花椒,,李守創(chuàng)抬頭望著遠處的花椒樹,,感嘆道:“大半輩子在土里‘刨食’,從來沒有‘刨’出過這么多,!”
在李守創(chuàng)所在的長垣市丁欒鎮(zhèn)杜沙丘村,近100戶村民種植了800多畝花椒樹,。部分花椒樹今年到了結果期,,長勢喜人,讓村民初次嘗到了種植花椒的甜頭,。
鎮(zhèn)村引領村民外出“取經(jīng)”,,4萬多株優(yōu)質椒苗免費送
2017年,57歲的杜建軒回到杜沙丘的老家準備安享晚年,。當他看到村民還在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不由得心焦。“如何能讓鄉(xiāng)鄰們在土里‘刨’出更多‘食’呢,?”
杜建軒突然想到了種花椒,。“我之前去過陜西韓城,見過當?shù)卮迕裢ㄟ^種花椒紛紛脫貧致富,。他們能種,,我們?yōu)樯恫荒芊N,?”他和幾名村民遠赴陜西韓城、三門峽澠池等地多次考察學習,,最終論證了在本村種植花椒的可行性,。
當河南商報記者問起為啥選擇跟著杜建軒種花椒,李守創(chuàng)很干脆地說:“他在村里有威信,,聽他的準沒錯,!鎮(zhèn)政府還為我們租來大巴車,帶著我們130多名村民到外地去看,、去學,,讓我們更堅定了種花椒能致富的信心。”
2017年10月,,村“兩委”將協(xié)調來的4萬株優(yōu)質花椒樹苗運回了村,,免費發(fā)放給第一批60余戶準備種植花椒的村民。彼時,,李守創(chuàng)拿出自己的4畝口糧田種了花椒樹,。
第二年,更多的群眾要種花椒,,杜建軒“高價進低價出”,,將市場價每棵3元多的樹苗,以每棵1元的低價出售給了種植戶,。李守創(chuàng)又將兩個兒子的9畝田地也種上了花椒樹,。
2018年6月,在丁欒鎮(zhèn)政府的引導下,,杜沙丘村以村集體名義成立了益眾花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18名村民成了股東。為了扶持花椒產業(yè),,鎮(zhèn)政府還承擔了合作社所流轉40畝耕地的前5年的租金,,減少合作社在花椒種植初期的有關支出。流轉出土地的村民從耕地里“解放”出來,,通過外出務工還能增加收入,。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如今該村有近百戶村民種植花椒樹,,種植面積達800多畝,。
產量高、質量好,,“沙丘”花椒比“山丘”花椒更有優(yōu)勢
花椒前三年不結果,,但是可以套種“矮個”農作物,能讓種植戶保住“口糧”,。種植花椒的技術含量相對較小,,種植戶管理起來也很輕松,。當下是花椒成熟的季節(jié),杜沙丘村第一批種植的300多畝花椒樹初次掛果,。
“一樹的紅花椒,,真讓人提氣!”李守創(chuàng)說,,種莊稼的成本高,,投入精力大,每畝一年凈收入也就1000多元,。今年,,他的4畝花椒掛果,每畝凈收入2000多元,。按照慣例,,明年進入豐果期后,每畝可凈收入1萬元左右,。
這里的花椒不僅產量高,,質量也是上乘。“韓城的山丘多,,花椒品質好但是產量不高,。去考察時,有位專家說我們這里種花椒,,產量要比韓城高,,但質量不一定比韓城好。”杜建軒心想,,等花椒樹掛了果,,一定要比一比。
杜沙丘村,,顧名思義,,村子和“沙丘”有關。這里此前正是一處沙丘,,丘上分布著5個村子,村名都帶“沙丘”二字,。據(jù)杜建軒回憶,,去年80年代時風沙還很厲害,“有一年麥子剛抽穗,,刮了一場大風,,沙土把麥穗都給埋住了。”
沙土怎能種出好莊稼,?后來村民開始了“治沙行動”,,在村子及周邊廣植樹木,;完善農田灌溉設施,確保干旱天氣不起沙,。很快,,風沙少了,耕地也變“肥”了,,莊稼連年大豐收,。
杜建軒拿著初次掛果的花椒,專程去拜訪上述專家,。專家看后連連稱贊,,“‘沙丘’的花椒不僅產量高,品質也一點不比‘山丘’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