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遼闊平坦的山間沼澤,,往遠方鋪展而去,;無數(shù)細小交織的溪流,,向眼前匯聚而來。草甸水泊之間,,陽光與白云閃耀著動人的銀光,。氣象磅礴,透出創(chuàng)世之初的秘密,。沒有人跡,,沒有天籟,只有一只孤獨的蒼鷹在高空無聲地盤旋,。遠處山嶺逶迤,,峽谷含雪。
他看到這一切,,失聲喊道:你就是黃河源頭,!然后不由自主地雙膝跪地,深深伏下身體,,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回到母親身邊的孩子那樣,,放聲大哭起來。
那是10多年前,,他覺得自己的血液里流淌著黃河之水,,他有一個強烈的愿望,到源頭去,尋找靈魂的歸宿,,精神的源頭,。在經(jīng)歷了種種難以想象的艱難歷程之后,他終于走到了大河之源,,走到一個博大的能容納一切寄托和歸宿的胸懷中,,走到一個深邃的能孕育一切生命和思想的搖籃里,他似乎獲得重生,。后來,,他沿著黃河走完了全程。在內(nèi)蒙古黃河第一灣處,,他曾獨自安靜地坐了五六個小時,,與“裂壁吞沙驚大地”的河流對話;他也曾兩次到黃河入??谌?,在大風(fēng)中感受那種“蛟龍入海卷潮回”的氣勢。
2012年初,,他終于坐下來,,開始動筆,5年時間,,完成了《黃河傳》,。
2018年11月22日晚,詩人,、作家耿占坤從青海歸來,,和兄長、詩學(xué)理論家耿占春,,弟弟,、翻譯家耿曉諭一起,做客中原風(fēng)讀書會,,在省會松社書店,,分享關(guān)于黃河與詩歌,與生命,,與民族精神的書寫和思考,。
書寫黃河,需要莫大的勇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這條從天而降的河流,,照亮文明之始,,開啟生命之源。千百年來,,文人騷客們已經(jīng)訴說了太多,書寫了太多,,歌唱了太多,,但這些話語、文字,、詩行似乎無論如何也不能窮盡我們對黃河母親的深沉感情,。這奔騰的黃河水已經(jīng)滲透到我們的容顏、骨骼,、血肉里,,它九曲回環(huán)、百折不回的奔流路徑就是我們精神的脈絡(luò),,它澎湃,、不馴、縱橫萬里的姿態(tài)就是我們靈魂的模樣,。
那天,,占春先生一開場就說,如果事先知道占坤在寫這樣一部關(guān)于黃河的著作,,無論如何也會勸阻他,。因為在當(dāng)下,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非常個人化,,日常生活化,,大多是在日常有限經(jīng)驗中的表達和書寫,而寫黃河就是寫中國,,寫上下數(shù)千年的歷史,,需要宏大的敘事,需要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很難駕馭,。但讀了《黃河傳》后,感到喜悅,、肯定和贊賞,。
作者在敘述結(jié)構(gòu)上別具匠心,以擬人化的手法講述黃河的身世命運,,從謎樣的童年,,到陽光少女,到悲喜交集的新婦,,到擁有堅強雙肩的母親,,直至成為在血與火中抗?fàn)帲诳嚯y中平靜的祖母。之后,,是超越死亡和毀滅,,獲得自由與永恒;不僅寫出了自然之河,、文明之河,、生命之河這三種狀態(tài)的存在方式和不同意義,而且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木,、金,、風(fēng)、土,、火,、水根據(jù)不同章節(jié)的地理歷史特征,巧妙融入其中,;同時敘述在黃河流域生存的不同族群,,包括藏、羌,、回,、蒙古、漢等民族,,力求講述黃河文化的多元一體,,體現(xiàn)人民生活生存的共同命運,寫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厚重歷史和精神脈絡(luò),。
占春先生從上世紀(jì)80年代以來就從事詩學(xué),、敘事學(xué)研究,文學(xué)批評與文化批評,,著有《隱喻》《觀察者的幻象》《話語和回憶之鄉(xiāng)》《失去象征的世界》等,,在中國現(xiàn)代詩學(xué)理論上具有相當(dāng)?shù)慕洹K治稣f,,更為重要的是,,作者在《黃河傳》中將個體的經(jīng)驗擴大為共同的經(jīng)驗,上升到象征層面,。
比如以姥姥為書中黃河這個東方女性的原型,。因為母親早逝,他們兄弟幾個都是被姥姥撫養(yǎng)長大的,。他說,,姥姥在苦難中引導(dǎo)我們,因為有了她的存在,,我們?nèi)阅苌钤谛腋V?。他說自己寫的是單純的回憶性文字,,非常個人化;而占坤在《黃河傳》中書寫的祖母,,則寫出了人們的共同經(jīng)驗和記憶,,由此,姥姥的形象在書中成了象征性的符號,。他說,,文化創(chuàng)造最重要的就是把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象征性的文化符號系統(tǒng),這些文化符號是可以再生的資源,,能夠代代相傳,不斷被闡釋,,成為文化心理的一部分,。由此,這本書確立了自己的價值,。
在占坤的講述中,,我們知道詩人1960年出生在青海西部柴達木盆地,3年后才隨父母回到商丘柘城黃泛區(qū),。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又赴青海,此后30多年一直生活在西部高原,。在那里,,他朝向天空,同時又面對萬物,,完成了一次猶如天賜的生命抒寫和靈魂言說,。他筆下的黃河之水不但來自天上,也來自心底,;它橫越時空,,涵育萬有,穿峽裂谷,,撫恤滄桑,,讓我們分不清究竟是他在書寫黃河,還是黃河在通過他講述自身,。他真正要書寫的,,是生命的狂喜和痛楚,是生死之間的永恒變幻,。他的史詩性書寫融合了巨大的激情和深思,,痛苦和歡欣。
他在寫黃河,,黃河也在塑造他,。寫完《黃河傳》,,占坤說自己的白頭發(fā)多了三分之二,也更加敬畏自然,,文化,,生命。從早年書寫個人的喜怒哀樂,,到后來寫《青海湖傳》《愛與歌唱之謎》等文化隨筆,,直到寫完《黃河傳》,才覺得了卻了一個心愿,,一切付出都值得,。
讀書會上,我省知名朗誦家于同云和秦莉分別朗誦了《黃河傳》的引子和“油燈與花朵”篇章,。曾翻譯《新十日談》《吉姆》等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的曉諭說,,在聆聽朗誦時,情不自禁地落淚,。他想起墨西哥詩人帕斯的長詩《太陽石》,,那些動人的句子讓他忍不住背誦出來:“我沿著你的額頭行走,如同沿著月亮,;我沿著你的腰肢行走,,像沿著一條河流;你的腹部是陽光明媚的廣場……”他說,,這里面寫出了精神和信仰,,《黃河傳》也一樣,讓人贊嘆,。
現(xiàn)場,,嘉賓們從不同角度梳理和表達了古往今來詩歌中對黃河的贊頌和思考。也許正如他們說的,,讀這樣關(guān)于黃河的厚重文字,,會讓你陷入沉思,頓感天地間一片沉靜,;書中豐富的想象力和意象繽紛的詩句,,讓人不禁思考,怎樣更好地用詩性思維去表達宏大事物,,去書寫民族,、生命、文化等具有普遍恒久價值的內(nèi)容,。
這一刻,,我們靜下心來,去聆聽,,去閱讀,,感受那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
作者:凍鳳秋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