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 通訊員 閆亞平
在老家陪老母看病遇到特大暴雨災害,,他淚別親人奔赴救災一線;住院期間趕上全市全員核酸檢測任務,,他找到護士長堅決要求加入“戰(zhàn)斗”,;病床上他撐著病體用筆記錄著鄭州疫情防控和抗汛救災兩場硬仗。
他就是公安新聞戰(zhàn)士,、鄭州市公安局鄭東新區(qū)分局宣傳科科長徐剛,。
向前線“逆行”,他忘了自己是個病人
“我是一名人民警察,,請讓我去核酸檢測現(xiàn)場維持秩序吧,!”
因疫情防控需要,2021年7月31日,,鄭州市決定實行第一次全民核酸檢測,。得知這一消息后,正在河南省胸科醫(yī)院住院的徐剛找到護士長,,堅決要求加入這場“戰(zhàn)斗”,。
“你忘了你是因為啥住院的嗎?”護士長反問道,。
“我自己的身體我明白,。我不離開醫(yī)院,就協(xié)助你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不然我在病床上實在躺不下去......”
就這樣,,剛?cè)朐阂惶斓男靹偅珠_始“上崗”了:幫醫(yī)院維持秩序、躺病床上用手機扣出宣傳稿件,、電話指揮科室同事到一線拍照片和視頻,、在群里協(xié)調(diào)媒體記者采訪報道......
這讓熟悉他的記者們困惑起來了:剛哥不是在住院嗎?
放棄休假,,他主動上前線解群眾之危
徐剛住院的原因,,還得從另一場硬仗——抗汛救災說起。
7月20日,,鄭州遭遇罕見的特大暴雨,。
當天上午徐剛正在周口市淮陽縣老家調(diào)休,他帶著85歲的老母親在縣醫(yī)院看病時,,看到新聞畫面中的雨勢和氣象局連續(xù)發(fā)布的暴雨紅色預警,,感覺到這場雨來勢洶洶,有可能會引起洪澇災害,,便當即決定放棄休假立刻返鄭。把老母親在醫(yī)院安頓好后,,他顧不上吃午飯帶著兩個孩子一路冒雨駕車回鄭,。在臨近鄭州南高速出站口時,雨水突然加大,,傾盆而至,,高速路上瞬間滯留大量積水,很多車輛無法通行,。在收費站等待下站的徐剛便向單位領導報告雨情和自己返鄭的信息,,主動要求投入搶險工作。
當時的鄭州,,傾盆大雨幾乎沒有停過,。他披上雨衣,拿著一根拖把桿探路涉水到小區(qū)外面查看情況,。車道變成了一條湍急的河流,,不少雜物漂浮在水面上向東移動,一些汽車在暴雨中拋錨停在路上,,一些車輛因為雨水漂移而撞在一起,。
看到這些情況,徐剛迅速行動起來,,推行拋錨車輛,、救助被困人員,清理道路下水口雜物……
當“戰(zhàn)地記者”,,他不停記錄感人瞬間
為采寫生動鮮活的一線抗洪故事,,用鏡頭定格感人瞬間,暴雨災害發(fā)生以來,,徐剛在全面跟隨參與搶險救援的同時,,不斷尋找宣傳點,,采寫稿件。泡水的衣服讓腳步更加沉重,,過膝的積水讓路面險象環(huán)生,,但這些都阻擋不了他前進的步伐。
洪災內(nèi)澇造成鄭州高鐵東站160余趟列車停運,,大量旅客滯留,,徐剛跟隨工作專班,涉水前往高鐵站疏導救助滯留旅客,,他一邊拍攝宣傳素材一邊收集滯留旅客的求助信息,,和同事們一起想辦法解決旅客的困難。
第二天,,7月22日,,徐剛受命隨同分局抗汛救災突擊隊前往龍子湖、象湖一帶開展搶險救援工作,。他和多位新聞媒體記者一同前往河南省委黨校,、中原科技學院、阜外華中醫(yī)院等積水嚴重的災區(qū),。在途經(jīng)鄭東新區(qū)站下站高速口時,,一米多深的積水阻擋了前行的道路,現(xiàn)場有很多等待轉(zhuǎn)移的群眾,。來不及多想,,徐剛便與同行記者們一同跳入一米多深的積水中,幫助救援人員擺渡從災區(qū)前往市區(qū)的群眾,,將他們一波一波運送至安全地帶,。
11時20分,徐剛和媒體記者們一起乘坐皮劃艇到達省委黨校查看災情,,尋找救援對象,,在洪水齊腰深的校園里,成功轉(zhuǎn)移了10余名被困一天一夜的教職員工,。
14時40分,,他主動乘坐皮劃艇去護送1名截肢危重病人到鄭開大道轉(zhuǎn)運點,在護送過程中,,徐剛發(fā)現(xiàn)很多皮劃艇在水中穿梭,,雖然有序,但不斷激起的波浪時不時地引起皮劃艇大幅度波動,,還伴有濁水濺入船內(nèi),。由于危重病人不能碰水,每當身邊有皮劃艇經(jīng)過,他就用身體遮擋住患者,,防止?jié)崴疄R到患者身上,,小心翼翼一路護送。
晚上9時30分,,所有患者和家屬全部轉(zhuǎn)移完畢,。徐剛才拖著極度疲憊的身子離開救援現(xiàn)場,他領著隨行記者摸黑涉水前行,。在積水中艱難行進半小時后,,才搭載上一輛轉(zhuǎn)移被困群眾的鏟車,然后又換乘民間志愿救援者的越野車,,艱難到達高速路基停車點,。當他駕車送走記者返回單位,已經(jīng)是深夜凌晨1點,,在辦公室脫下鞋子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趾已經(jīng)被雨水泡爛。
才下抗洪戰(zhàn)場,,又奔戰(zhàn)疫一線
暴雨災情發(fā)生以來,,徐剛白天在災區(qū)參與搶險救援,拍照收集宣傳素材,,挖掘感人事跡,晚上回到單位寫稿子,,每天工作至凌晨,。瞌睡了用涼水沖頭洗臉,頸椎疼了仰會頭,,眼疼了用藥水滴,,腰疼背疼了就站著敲鍵盤,克服一切困難及時趕稿宣傳報道,。7月30日凌晨1時左右,,吃完泡面,在辦公室撰寫宣傳稿件的徐剛突然眼前發(fā)黑,,暈倒在了辦公桌上,。他吃了一片降壓藥后,過了一會兒仍然感覺頭暈,,便到附近的醫(yī)院就醫(yī),。醫(yī)生一測,血壓105/170,,當時就不讓他走,,要求他住院,但徐剛想想手頭緊急的宣傳材料,便又返回到單位,。
7月30日上午,,在領導的堅持和督促下徐剛同志才去河南省胸科醫(yī)院問醫(yī)、住院,。 住院期間,,身患重度高血壓、冠心病,、兩額缺血,、輕度胸膜炎的徐剛,堅持養(yǎng)病不誤工作的“悖論”,,硬是在病床上繼續(xù)完成本職工作,。從“一個漂流派出所的堅守”,到“洪水中,,為群眾掌燈的派出所所長”,,再到“暴雨中,民警上演生命接力”……他用一篇篇文字傳遞出人民警察在鄭州抗汛救災中的光輝事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xiàn)出一名人民警察在疫情防控這場硬仗中的勇于擔當,。
(河南商報首席編輯 李萌 編輯 張曙輝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