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省錢給病重的母親買藥,姐弟倆一個饅頭一頓飯,,租不起房子睡在小區(qū)樓道里也不喊苦,。12月19日,河南商報暖冬關(guān)于張旦(化名)姐弟照顧病母的報道發(fā)出后,,兩天內(nèi),,社會愛心人士自發(fā)捐款助力,籌集善款2萬多元,。
除了向姐弟倆送來善款和物資,,這些人還給姐姐介紹工作,,還打算合伙給她們租個房子。他們用愛溫暖著母子三人的寒冬,,卻不愿留下名字,。

微信群里,大伙兒準(zhǔn)備集資給她們租個房子
報道發(fā)出后,,不少愛心人士添加河南商報記者的微信,,要求對母子三人進行幫助。
20元,、50元,、100元、500元……在一聲聲“錢不多,,略表心意”的安慰聲中,,兩天內(nèi),張旦陸陸續(xù)續(xù)收到捐助約2.4萬元,。
捐助時,,當(dāng)河南商報記者提出留下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以登記時,這些愛心人不約而同地婉拒:一點心意,,擱不住讓當(dāng)事人記著這點事,。


在一個為幫助張旦一家而聚集起的微信群內(nèi),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準(zhǔn)備集資給她們先租個房子,,躲過這個寒冬。
“我們建一個租房房費群,,大家一起幫助把每月房費付了,,讓她先分心照顧媽媽,待籌款到位,,媽媽手術(shù)后,,病情穩(wěn)定了,再好好努力工作,。”網(wǎng)友@易輊舒表示,。
“我來落實這個事吧,3天內(nèi)盡量給她解決住宿問題,。”郭女士“臨危請命”,,“我有做房屋中介的朋友,讓他幫幫忙,。”
“我是做房屋托管的,,可以免費為她們提供半年的住宿。”一家托管機構(gòu)負(fù)責(zé)人表示。
“你媽媽走路不方便,,我背她上樓,,我1米8高220斤重!”董先生說,,“回家給你們帶山藥來,,健脾補腎。” ……
一條條溫情的信息開始刷屏,,張旦的眼睛看得酸澀,,只能不斷地以一句句“感謝”作為回應(yīng)。
新加坡的山東人:弟弟的生活費我包了,,每年1萬元
19日晚上7時左右,,一個來自新加坡的電話打來,對方自稱姓孫,,山東人,,目前身在新加坡。
他說,,看了報道,,為張旦的堅強和孝心感動不已,讓他想到自己的經(jīng)歷,。
“我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我的父親有糖尿病,,媽媽有精神病,。”孫先生感慨萬千,“我經(jīng)歷過同樣的事情,,看到她們的事情,,我希望能盡一份力,承擔(dān)弟弟上學(xué)的生活費和房租都沒問題,。”
經(jīng)過和張旦的溝通,,孫先生承諾,將會力所能及地承擔(dān)弟弟張行之(化名)未來幾年上學(xué)的生活費,,每年1萬元,。
“讓老人身體恢復(fù),讓孩子考上大學(xué),,是我們每個社會人應(yīng)盡的義務(wù),,我希望每個善良的人都能夠得到幫助。”孫先生表示,。
不止人在新加坡的孫先生,,來自浙江、山東、廣東,、四川,、福建等等全國各地的愛心朋友,都在關(guān)注著張旦母子三人,。
83歲老奶奶:我過去也受了很多苦難,,我想為她們做點什么


鄭州的愛心人士更是不在少數(shù),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向河南商報記者打來電話:
“我剛結(jié)婚,,在錢上可能幫不上什么忙,,但是我結(jié)婚的時候的嫁妝,爸媽準(zhǔn)備了很多新被子,,都是新棉花,,我可以給他們送去!”
“我就在天明路農(nóng)業(yè)路交叉口附近,,我?guī)е蛔?,去看望一下她們吧?rdquo;
“惟愿老人盡快好轉(zhuǎn),年輕的姐弟不要喪失對生活的勇氣與熱情,。”……
20日下午,,記者的電話再次響起,一個蒼老卻溫柔的聲線傳來——“姑娘,,我看了你的報道,,我想幫幫她們。”經(jīng)了解,,這是一位83歲的奶奶,,“我現(xiàn)在在床上躺著。我過去也受了很多苦難,,但好歹我現(xiàn)在穿了棉衣,,現(xiàn)在已經(jīng)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了。”
“雖然我這個老太婆身體不好,,年紀(jì)也大了,,但我想為她們做點什么,我可以把我放著的被子,、衣服給這兩個孩子,。”奶奶說話帶著咳嗽,“如果我的生活好一點,,我會繼續(xù)資助這兩個孩子的,。”


姐弟倆:心里一下子溫暖了,也有了繼續(xù)努力堅持的勇氣
不僅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社會企業(yè)和公益團體也紛紛“出動”,。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報道發(fā)出后,錦榮公益社及錦榮國際輕紡城的商戶對張旦母子一事十分關(guān)注,,也為他們送去了愛心善款,。
“你是一個逆風(fēng)而行的勇者,前路漫漫,,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高度,,但我們可以活出姿態(tài)。”錦榮國際輕紡城愛心商戶秦先生告訴張旦,。
錦榮國際輕紡城愛心商戶曾女士也安慰她,,人一輩子不可能都是磨難,總有云開日出的那一天,。
對于這些精神上的鼓勵和物質(zhì)上的幫扶,,張旦說,“覺得心里一下溫暖了許多,,也有了要繼續(xù)堅持下去的勇氣,。”
“感謝河南商報的報道,以及這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讓我們在這個寒冬也感受到暖意,。”張旦表示,大家的每一筆資助,,她都記了下來,,會將其用到實處,給母親治病,,照顧弟弟上學(xué),。


20日晚6時左右,張旦家鄉(xiāng)(安陽市滑縣四間房鄉(xiāng)花堤口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楊士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目前,,針對修繕張旦家坍塌了的老房子,,也已報告上級,。
好心人紛紛點贊 蜂蜜兄弟:孩子,好樣的,!
如果爸爸沒有生病,,媽媽沒有離家,16歲的王澤陽和15歲的王澤宇現(xiàn)在也會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每天都特開心,。但是,當(dāng)這個家的頂梁柱一個個倒下后,,兄弟倆必須接下這一棒,,撐起家里的一片天,照顧重病的爸爸。12月17日,,河南商報報道了這兩個孩子兩地奔波,、賣蜂蜜救父的故事,這幾天,,各地的好心人紛紛為孩子點贊,,鼓勵倆孩子,并購買他家的蜂蜜,,幫這個家一把,。


【支持】為鼓勵孩子,這些人當(dāng)即就買了他們的蜂蜜
因爸爸患有強直性脊柱炎,,不能自理,,開封的王澤陽和王澤宇倆兄弟奔波救父的故事被傳播開之后,受到社會各界好心人的關(guān)注,。聽聞他們目前靠養(yǎng)蜂,、賣蜂蜜賺錢,大家也都愿意以這樣的形式幫幫這倆孩子,。
知道倆兄弟的情況后,,駐馬店的好心人岳大姐當(dāng)即就買了幾瓶,并鼓勵孩子,,希望他們能盡快度過難關(guān),。而鄭州的陳先生也當(dāng)即就決定從兄弟倆那里購買14瓶蜂蜜。
一位微信名為“磐石”的先生表示,,雖然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獻出每一份愛心,對兄弟倆來說就是莫大的鼓勵,。“也希望大家需要蜂蜜的話,,可以多多光顧一下他家的小店。”
除此之外,,有多位好心人聯(lián)系記者要倆孩子的聯(lián)系方式,,而有些人更是直接通過微信給孩子轉(zhuǎn)了200元、300元不等的現(xiàn)金,。一位愛心人士說,,希望這個少年,在社會的援助下,,能早日重返校園,。
【鼓勁兒】大家為倆兄弟點贊:孩子,好樣的,!
記者了解到,,聽說弟弟太累,,哥哥王澤陽也從開封老家趕來,幫弟弟一起照顧爸爸,。王澤陽說,,他請了幾天假,過幾天再回去,。
鄭州的徐女士回憶,,從倆孩子暑假在紫荊山地鐵口賣蜂蜜時,就關(guān)注到了他們,。“他倆跟我兒子差不多大,,我兒子連苦都沒吃過,可心疼這倆孩子,。”
此次經(jīng)過報道之后,,各地的熱心網(wǎng)友也紛紛為這倆堅強的孩子加油、鼓勁兒,。
遼寧網(wǎng)友“寧靜致遠”說:“真是好少年,,當(dāng)今社會,這樣懂事的孩子越來越少,,對父母的孝道,,甚至我都做不到,可這弱小的身軀做到了,。孩子,,你們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講述了什么事父子情,、兄弟情,。”
廣西的網(wǎng)友“QQ小冰”說:“我們總是抱怨生活不如意,但當(dāng)你看到這倆孩子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是多么幸福,。”網(wǎng)友“蒙”則希望倆兄弟能越來越幸福。
除此之外,,河南省慈善總會大病救助執(zhí)行團隊也表示,,也將幫助他們向全國進行募捐,助倆兄弟度過難關(guān),。
【征集】讓我們攜手幫這些有志氣的孩子過暖冬
今年,,豫發(fā)集團、錦榮公益社攜手河南商報,,并聯(lián)合18省轄市駐村第一書記發(fā)起暖冬扶貧扶志公益活動,尋找雖身處逆境,,卻積極向上的少年兒童和家庭,,匯集社會愛心,,進行幫扶。如果政府的幫扶是扶貧的骨干,,那么愛心的匯聚就是扶貧的血肉,。如果您也想幫助這些堅強的孩子,或者您發(fā)現(xiàn)也有需要幫助的孩子,,可聯(lián)系河南商報記者張晶晶(電話/微信15538223057),,陳媛媛(電話/微信13526706708),或撥打錦榮公益熱線0371-55023918,。讓我們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冬天。
河南商報記者 張晶晶/文 記者 楊琨/圖 河南商報記者陳媛媛 / 文 受訪者提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