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者,當代河南省府也,。北枕黃河千秋入夢,,南依嵩岳萬里憑高……”我省著名詩人王國欽的一篇《鄭州賦》,傾情描述了鄭州的古往今來,。4月8日,,《鄭州賦》雕刻作品正式落戶鄭州市園博園軒轅閣,開始書寫“名賦配名樓”之佳話,。
地以文名,,地以詩名。作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詩詞文賦,,在數(shù)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歷史地位。比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勃的《滕王閣序》,,崔顥、李白,、毛澤東的詠《黃鶴樓》,,分別為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湖北的黃鶴樓帶來了穿越時空的文化內(nèi)涵及持續(xù)不斷的文化影響。
軒轅閣位于鄭州園博園核心園區(qū),,突出軒轅黃帝文化主題,,以宋式風格建筑為特色,,表達華夏同宗同源的文化內(nèi)涵。它與此次落戶軒轅閣頂層的《鄭州賦》可謂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據(jù)悉,《鄭州賦》雕刻作品由書法家劉震方撰寫,,在視覺設計,、工藝制作等方面推陳出新、精益求精,,在精心勾畫,、幾易方案的基礎上,最后決定以手工錐刀精刻,、24K純金皺貼的工藝將《鄭州賦》予以呈現(xiàn),。《鄭州賦》鐫刻在軒轅閣頂層向世人展示,,必將成為鄭州市的一張文化名片,,為弘揚光大鄭州乃至中州的當代優(yōu)秀文化做出積極的貢獻。
鄭州市詩詞學會會長姚待獻說,,多少年來,,作為中國文化主要發(fā)祥地的中州大地,長期遺憾于缺位一座文化名樓及一篇文化名賦,。如今《鄭州賦》金碧輝煌地展示在軒轅閣第四層的頂樓之上,,不僅給廣大入園游客帶來了愉悅的視覺享受,更讓大家品味到了一場心靈的精神盛宴,,我們希望它能成為鄭州市的一張文化名片,,為弘揚光大鄭州乃至中州的當代優(yōu)秀文化做出積極的貢獻。他表示,,《鄭州賦》雕刻作品在園博園的落成將進一步推進我市的詩詞文賦創(chuàng)作,,激發(fā)廣大詩詞愛好者用真情去感悟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偉大進程中的精彩歷程。
《鄭州賦》2008年首發(fā)于《光明日報》“百城賦”系列,,2013年12月被選中并鐫刻在東海艦隊的“鄭州號”導彈驅逐艦上,。十年之后的今天,《鄭州賦》又被鄭州園博園選中并制作展示在軒轅閣這個標志性建筑的頂層,。“這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光榮。也許,,這正是自己對于軒轅黃帝最想表達的最好的崇敬方式吧,!”王國欽說。
在揭幕式現(xiàn)場,,王國欽以一首《新詞 掌聲響亮》表達了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手挽黃河,,背依嵩岳,,園博園春風浩蕩。冠綴七星,,足踏九州,,同瞻仰軒轅圣像。登臨處,,追憶先賢,,心隨鶯飛草長。舉杯對天,,一同暢想,。今何幸?得邀諸位詩家,,同來賀掌聲響亮,。
妙筆生花,高吟列陣,,賦鄭州風清月朗,。雙塔崢嶸,空港窈窕,,自貿(mào)區(qū)歌聲雄壯,。憑誰問:圖畫鄭州,應是如何模樣,?我來答君:花蕾綻放,!情何在?應期來歲今天,,再點燃心中炮仗,。
我省著名朗誦家秦莉在現(xiàn)場朗誦演繹的《鄭州賦》,聲情并茂,,余音裊裊,,如行云流水般縈回在軒轅閣上,令在場觀眾如癡如醉,。
在開幕式后的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鄭州賦》的文學成就及文化價值進行了研討,他們認為,,河南罕有名樓與名賦,、好園與好詩的天合之作,此次《鄭州賦》落戶軒轅閣將彌補這一長期的文化遺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河南日報客戶端 溫小娟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