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道路拓寬,,考古人員做文物勘探時意外發(fā)現(xiàn)一座明清時期古墓,其墓室頂部用石塊堆成巨大的龜形,。昨日下午,,這種罕見的石塊“龜頂墓”在鶴壁出土,考古專家說還是首次在國內發(fā)現(xiàn),。
●淇河畔,,出土罕見“龜頂墓”
昨日下午4時,在淇河畔的鶴壁市淇濱區(qū)辛村遺址,,考古人員正在一處墓葬群中進行探查發(fā)掘,。
現(xiàn)場負責勘探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關專家介紹,該處發(fā)掘的墓葬群,,位于道路待拓寬區(qū)域,,根據出土隨葬品和形制判斷屬于明清墓葬。
大河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這里的古墓葬較為集中,,已發(fā)掘七八座,,基本都深埋地下五六米,其中有3處墓室是用青條石砌成,,有條石雕刻而成的門框和兩扇石頭門板,,墓室內部為條石或大青磚拱券的弧頂,還有多處壁龕,,形似窯洞,。
墓室內部的棺槨大多已被清理,其中一處尚未清理完畢的木棺槨已腐朽,,埋于墓室頂部黃土中,,下方是堆積的大量黃土,分層明顯,。
古墓群中,,一處深埋地下大約6米的古墓尤為獨特。
該墓墓室的門框上有精美的人物,、花鳥石刻,,墓室入口兩側還有臥冰求鯉、哭竹生筍,、拾葚異器等寓意二十四孝的圖案,。最獨特和引人注目的是,該墓室頂部的土層上,,用石塊堆成了龜形,,其頭部,、四肢和背部清晰可辨,。
除了這處直徑大約1.5米的墓頂石龜,在該墓葬群的中心部位,,考古人員還在相對較淺土層發(fā)現(xiàn)了一處古磚擺成的龜造型,,其頭部同樣朝向不遠處的淇河。
●是想獨占鰲頭,,還是其他,?
專家說,與烏龜題材相關的墓葬,,在中國古代中較為常見,,如山西沁縣曾出土一座平面呈烏龜狀的金代磚室墓,廣東湛江市雷氏墓群中就有龜形石墓,,這種古風在近現(xiàn)代某些地域依舊有所延續(xù),。
“不過,像鶴壁這種在墓頂用大量的碎石塊堆壘的‘龜頂墓’,,目前國內還沒有在其他地方發(fā)現(xiàn),。”專家說,。
對“龜頂墓”的葬俗原因,專家猜測說,,主要應該是與民間風水信仰相關,,具有祥瑞之意。墓主人想借此護佑自己及后人萬壽無疆,,也可能是墓主人作為明清時期的富裕階層人士,,以此祝福后世子孫金榜題名、獨占鰲頭,。
對3座石質墓葬的墓室一側均存在的狹小洞道,,專家解釋系供人出入之用。他說,,墓主人棺槨進入墓室后,,助葬之人在墓室內將石門外推閉合,并插上地石鎖,,隨后從該小門洞鉆出來,,最后再用青磚將其封堵。
對棺槨在墓室上方而非底部的情況,,專家說,,主要原因是墓室深埋地下,在密封不嚴的情況下,,雨水從細縫中灌進去,,導致棺材漂浮起來,雨水滲完之后棺材便落于淤泥上,,經無數反復后導致棺材逐漸抬高,。
記者:大河報 李巖 文 洪波 攝影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