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鄉(xiāng)溫縣過春節(jié)的次數(shù)不算多,,1956年參加工作后,很少回家過節(jié)了,。我綜合回憶一下,,只是反映一些家鄉(xiāng)的民俗風(fēng)情。”
講述者吳有良,,1933年8月生于溫縣城關(guān)前東南王村農(nóng)民家庭,。1956年參加工作,先后在安陽市委,、信陽地委,、省委組織部、省機械廳,、省電子工業(yè)局,、省紀(jì)律檢查委員會任干事、科長,、副處長,、處長。1986年6月調(diào)任河南省商業(yè)管理委員會紀(jì)檢組長,、副主任,,直至退休。現(xiàn)為河南省書法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老年書法院副院長,、中國歷史博物館畫廊藝委會委員。
【農(nóng)歷臘月】
趕廟會買年貨
進入農(nóng)歷臘月,,過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我們村臘月有兩次廟會,一次是臘月初五,,一次是臘月二十,,這兩次廟會交易的商品全是年貨,如火鞭,、火炮,、各種紙張、門神,、春聯(lián),,天爺、灶爺像,,敬鬼神用的各種黃表,、錫箔,桌椅板凳,,各種衣料,、帽子,、頭繩、紙花,、繡花,,食品有粉條、粉欠,、豬羊雞肉,、大棗、柿餅等,。
這兩次廟會,,是我們村的一件大事,每家都要做很多準(zhǔn)備,,因為集會時,,遠近親戚們都要來趕會,上午要到家里吃飯,。我們的好處是,,每家都在自己的街門前占片地方,放些桌子,、板凳,、木床租給商販用,一天多少收幾個零花錢,,如租給賣炮的,,人家給幾捆炮或幾掛鞭,自己就不用買了,。
【臘月三十】
大門檻里放“擋財棍”
點燃樹疙瘩燒一晚
臘月三十下午,,各家都要把房里房外、門里門外衛(wèi)生搞干凈,,把門神,、春聯(lián),天爺,、灶爺像,,祖宗牌位換上新的,并在大門檻里邊放上一根木棍,,名叫“擋財棍”,,意思是不讓錢財外流。三十晚上要吃餃子,,餃子煮好后先供敬天地全神,、祖宗,就是盛三小碗餃子放在這些牌位前,一家主人去燒三支香,,磕三個頭,,祈禱一下,希望天地全神,、祖宗保佑全家平安,,五谷豐登。
然后,,在院里放三個炮,,全家人開始吃餃子,。每家院內(nèi)還要點燃一個大樹根,,我們叫樹疙瘩,燒一個晚上,,光照得院內(nèi)通紅明亮,。這是什么意思? 我也沒搞懂,,反正大家都這樣干,。
【大年初一】
給全村人磕頭拜年
中午飯要相互送
大年初一,叫“過年”,,這天一般要起五更,,在雞叫頭遍時大人們就起床了,起來后要先放掛鞭,,一個村只要有一家開始放,,然后就相繼放開,一直放到上午才停,?! ?/span>
拜年磕頭這個事,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1949年春節(jié),,那時已經(jīng)土改過了,,年景也好,大家情緒很高,,所以拜年的規(guī)模很大,,全村人都出動了。我隨父親,、四叔等,,從我家出去,全村幾乎每戶都走到了,,每進一家也說不清什么關(guān)系,,都要磕幾個頭,小孩們比大人們還要多磕幾個,。
磕了頭,,長輩們要拿出麻葉,、核桃給小孩們吃,但都顧不上吃,,因為這一群人沒磕完頭,,另一群人又進來了,所以磕完就趕快走,,那天轉(zhuǎn)過來,,已過中午了。
午飯全是吃熬菜,、人口饃,,另外燒點大肉和豆腐。人口饃是大圓形的,,一個約半斤,,有的是甜的,包有棗,,有的是咸的,,有的中間還要放個銅錢,誰吃上了是有福氣,。中午飯鄰居,、本家還要互相送一碗菜,特別是本家,,有長輩的必須給長輩送一碗,。
【初二以后】
帶著一籃子饅頭走親戚
村里縣里組織文藝匯演
初二以后,大家主要干三件事,。一是串親戚,。走親戚都要帶一籃子饅頭,有的也放些油炸食品,,親戚家一般留下八至十個饅頭,,其余帶回去。二是搞文藝節(jié)目,,有的人組織參加,,多數(shù)人是觀看,特別是正月十五,、十六,,全縣還要組織文藝匯演,更是熱鬧,。三是玩,,不少男女要打麻將、摸紙牌,有的人成天不離牌場,,在1951年后,,麻將作為賭具被公安部門沒收以后,就打不成了,。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媛媛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