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游記》里的神話正在成為現(xiàn)實,,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昨天,,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quán)威學術(shù)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xiàn)有技術(shù)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克隆】
除了相差10天
姐妹猴完全相同
在中國科學院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記者見到克隆猴“中中”和“華華”正在恒溫箱里嬉戲,。姐姐比妹妹大10天,除了個頭略有差異,,“姐妹”倆幾無分別,。
“姐妹”倆的基因,來自同一個流產(chǎn)的雌性獼猴胎兒,??蒲腥藛T提取了這個獼猴胎兒的部分體細胞,將其細胞核“植入”若干個“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結(jié)果產(chǎn)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這個過程就是克隆。
【突破】
“多利羊”20多年后
中國克隆出靈長類動物
“這是許多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xiàn)的重大技術(shù)突破,。”國際細胞治療學會主席約翰·拉斯科這樣點評中國科學家的成果,,“利用聰明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來導致克隆猴失敗的障礙,。”
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20多年間,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后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一直沒有克服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的難題,。
中科院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jīng)過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學前沿的這個難題。利用該技術(shù),,科研團隊未來可在一年時間內(nèi),,培育出大批基因編輯和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意義】
建立動物模型 促進新藥測試
“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lǐng)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中科院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說,,克隆猴的成功,將為阿爾茨海默癥,、自閉癥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孫強說,,這意味著中國將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于新藥測試,。
【思考】
克隆動物需遵循倫理規(guī)則
目前盡管克隆動物的爭議不像克隆人那么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克隆過程是否會對動物造成傷害,,克隆出的動物在使用時是否對人類有害,是否會造成生物多樣性和環(huán)境問題,。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詳細的關(guān)于克隆動物的倫理指南或規(guī)則,,但動物克隆應該遵循與其他動物試驗一樣的有關(guān)動物福利的原則。
領(lǐng)導這項工作的中國研究人員指出,,克隆猴的唯一目的是服務人類健康,,不考慮對人類進行相關(guān)研究。但這項成果還是引發(fā)許多人思考,,克隆人會是下一步嗎,?這就需要社會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立法,加強對技術(shù)的約束,。
技術(shù)本身是無所謂善惡的,,只有法律才能阻止不善良的人拿技術(shù)去做不善的事情,。
相關(guān)鏈接
動物克隆簡史
1952年,人類第一次用細胞核移植技術(shù)成功發(fā)育出胚胎,,美國科學家將青蛙受精卵的細胞核移植到卵細胞中并發(fā)育出胚胎,。
1958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約翰·戈登成功地將蝌蚪腸上皮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青蛙卵細胞里,,并發(fā)育出胚胎,。
1963年,我國科學家童第周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克隆了亞洲鯉魚,,這次克隆是將一條雄性鯉魚的細胞核移植到雌性鯉魚的卵母細胞中,。
1973年,童第周還將亞洲鯉魚的基因移植到歐洲鯽魚中,,第一次實現(xiàn)了種間克隆,。
1996年,英國科學家基思·坎貝爾和伊恩·威爾穆特用成熟體細胞成功克隆了一只羊,,它的名字叫“多利”,。
1997年,克隆牛和鼠誕生,。
1999年,,克隆獼猴,被科學家利用胚胎分離的方式克隆成功,。
2000年,,克隆豬誕生?!?br />
2003年,,克隆兔,、騾子,、鹿和馬成功誕生?!?br />
2005年,,克隆狗、果蠅誕生,?!?br />
2009年,克隆駱駝在迪拜誕生,?!?br />
2017年,一只基因編輯狗在中國誕生,。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