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nt;">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逸菲文/圖
6月1日兒童節(jié),,很多父母早早買好了蛋糕,一家?guī)状藝谝黄?,就為給自家寶貝過個節(jié),。
自孩子丟失后,尋親家庭最不愿過節(jié),,兒童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就像把把彎刀,,戳著心口提醒他們?nèi)松倪z憾,,很多家庭只能在特定的時候,聚在一起抱團取暖,,共同捱過一個個難過的節(jié)點,。
第八屆河南尋親大會活動現(xiàn)場,,每張尋親海報的背后,,都寄托著親人渴盼團圓的希望
因為疫情 不少尋親家庭沒能到現(xiàn)場
6月1日上午,,烈日當(dāng)空,鄭州市金水區(qū)正弘城門口的廣場熱得像蒸籠,。東側(cè)廣場鄰路的空地上,,“躺”著幾張長長的海報,這是又一年在鄭州舉辦的“河南尋親大會”,。
自2015年起,,這個始于河南的尋親大會從未間斷,每年五六月份,,全國各地的尋親家庭如同候鳥般聚集于此,,表情憂傷的他們舉著手中的牌子,上面是丟失孩子的信息,。
盧麗和李芳是河南尋親大會的發(fā)起者,,今年已是第八屆。經(jīng)過24年的尋找,,李芳已經(jīng)在今年1月找到了被拐至海南的兒子張洋洋,,被拐時年僅4歲的小男孩,長成了一米八的男子漢,,認(rèn)親過程充滿了感動和塵埃落定的喜悅,。
盧麗和丈夫還在尋找女兒赫博文的路上,自2009年3月,,女兒被拐后,13年,,夫妻倆早生華發(fā),,皺紋毫不客氣地爬滿臉頰,她不厭其煩地向每一個了解情況的人訴說著赫博文的情況,,希望這樣的努力能讓全家早一天團圓,。
“尋親大會舉辦了多年,每年都能通過大會找到別人的孩子,。”盧麗對已團圓的家庭如數(shù)家珍,,這也是她一直堅持做這件事的動力。
如今,,河南尋親大會的聲量漸大,,今年更是有鄭州市金水區(qū)紅十字會、鄭州市金水區(qū)婦女聯(lián)合會等愛心力量的加入,。
但因為疫情,,在現(xiàn)場的家庭并不多,盧麗說,,前幾天,,從貴州來了幾個尋親家庭,,但考慮到外地赴豫,出于安全考慮,,他們并未到現(xiàn)場,。
“很多外省的家庭想來。”盧麗說,,“特殊情況下,,也很無奈,我們只能盡可能多地將孩子們的信息展示出來,,寬慰他們,。”
尋親活動受到多家機構(gòu)關(guān)注
從未放棄的尋親路
只要無事,,盧麗夫妻倆就會在短視頻平臺直播,,不少家庭是靠互聯(lián)網(wǎng)找到了孩子,這是幾乎所有尋親家庭不會錯過的渠道,。
最近,,盧麗夫婦直播的少了,丈夫還是準(zhǔn)備在赫博文丟失的須水鎮(zhèn)開一個小藥店,,執(zhí)著地等待女兒可能會有的一切消息,。
“總想著,守著博文丟失的地方,,能有點希望,。”盧麗說。
家里的尋子手機店也還在經(jīng)營,,鋪滿店內(nèi)的尋親廣告猶在,,只是進來的顧客見到面色平靜的盧麗常感遲疑,“是你丟了孩子嗎?看著你也不難過,。”
“難不成我每天都得哭嗎?”盧麗苦笑,。
尋親耗費體力和感情,之前每接到一個線索就興奮的盧麗早已變得淡定,,最近這一年,,她接到兩個可能是女兒的線索,分別在焦作和鶴壁,,年齡很接近,,焦作的孩子臉頰上還有個位置相似的黑痣。
“兩個孩子,,一個最后失聯(lián)了,,一個后來也沒什么消息了。”有人問盧麗,為何不抓緊去當(dāng)?shù)匾惶耍?ldquo;沒有詳細(xì)地址,,對方也不太愿意,,我怎么去呢?一家挨一家地找嗎?”
但她和丈夫從未放棄尋找女兒,只是尋親路上的感情并不敢隨便投入,。“主動來找我問的,,想找家的,很簡單,,去采血,,結(jié)果很快就出來了。”盧麗說,,“哪怕不是我的博文,,是別家的孩子,只要能團圓,,不就是好事嗎?”
一位母親將尋子信息制成旗
尋親成功后 兒子專門飛回為她過母親節(jié)
李芳原本想帶兒子張洋洋參加第八屆尋親大會,為了給媽媽過母親節(jié),,張洋洋早在5月6日就從海南坐飛機到武漢,,再從武漢坐動車回到漯河家中。
這是尋親24年來,,李芳過的第一個母親節(jié),,照片里,她一臉滿足地坐在椅子上,,兒子親密地站在身邊,,母子倆笑得很開心。
尋親大會在6月1日舉辦,,而張洋洋的假期馬上過完,,來不及再到鄭州,只能遺憾錯過了,。
但李芳一直在用自己的聲量關(guān)注和幫助尋親家庭,她也在與失而復(fù)得的兒子的相處中,,體味著這種特殊家庭的酸甜苦辣,。
“認(rèn)回洋洋時正好快過年,他在漯河老家待了一個多月,。”之后,,兒子要回海南工作,李芳又與兒子一起回到海南,,看看他長大的地方,。
張洋洋今年已經(jīng)28歲,沒有陪伴在他身邊是李芳的遺憾,,她也在學(xué)著怎樣同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兒子重新相處,,“畢竟沒有一直養(yǎng)在身邊,,他成長的過程,我也沒有機會參與,。”
但與其他尋親成功的家庭相比,,自家情況已經(jīng)好很多,李芳知道,,有的家庭在找到孩子后,,孩子不適應(yīng)親生家庭的管教,父母又只能忍痛將孩子送回養(yǎng)父母家,。“這是最悲哀的地方,。”李芳說。
征集
2021年冬至今,,頂端新聞·河南商報再次聯(lián)合豫發(fā)·錦榮公益社,、錦榮國際輕紡城推出愛心公益行系列報道,愛心公益的腳步從未停歇,。
如果您想提供幫助,、或者您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歡迎與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聯(lián)系,,我們將會盡可能匯集愛心企業(yè),、熱心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河南商報熱線:0371-8608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