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周里,,鄭州市第十六中學師生們活躍在各地的志愿服務一線,用多種方式向河南省內其他受災嚴重地區(qū)伸出援助之手,,點滴微光,,匯聚大愛!
守好校園,,是十六中老師們在這場暴雨中唯一的信念
7月20日的特大暴雨,,讓十六中地下車庫受到積水侵害,大部分教職工家里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斷水斷電情況,。
危難時刻更顯凝聚力,,大家互幫互助,在守衛(wèi)好校園,,安頓好家庭以后,,老師們都積極參與到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去了。
黨員教師們看到新鄉(xiāng),、周口,、鶴壁等地受災情況以后,就自發(fā)組織起來,,捐款捐物,,不斷分享各種救災物資捐獻平臺,積極投身各類志愿服務中,。
鄭州市中原區(qū)錦藝小學門口缺少志愿者裝卸物資,,有大家排隊參與的身影。
河南省地礦集團門口設立物資捐獻點,,老師們收拾了家中的被褥,、涼席,購買食品,、藥品等集中送去,。
還有更多的教師在自己周邊社區(qū)積極參與災后志愿服務:清理淤泥、打掃垃圾,、發(fā)放物資,、慰問苦難戶、參與消殺工作……
暴雨中有老師相互攙扶的身影,,暴雨后他們又投身到志愿者服務中
十六中教職工們的志愿紅心燃燒在各個角落,。
在這里,,不得不提呂貽曉和李?兩位老師。
呂貽曉老師平時就熱心公益事業(yè),,參加了很多志愿服務團體,。
在這次洪水中,一周多的時間,,他已經(jīng)參與策劃組織了近10場救災物資募集和運輸活動,,募集善款一萬多元,全部用來采購救生衣,、食品藥品等災區(qū)急需設備物資,,先后募集20余車救災物資到新鄉(xiāng)河師大實驗中學、衛(wèi)輝,、周口扶溝,、延津等地。
在他的協(xié)調帶動下,,學校師生和很多社會力量匯集到一起,,將學校校園作為一個社會救災物資集中轉運點,學校教師們有的出錢,、有的出車,、有的采購、有的搬運,,一車車的物資被登記,、集中、轉運送到了各地的受災群眾手中,。
呂貽曉老師一直奔波,,直到7月27、28日還在協(xié)調車輛匯集物資,。
就這樣一位平日里愛崗敬業(yè)的普通教師,,舍小家為大家,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無愧于中共黨員的光榮稱號,。
李?老師,平時性格熱情豪爽,、工作認真細致,。
在這次災情發(fā)生后,她和高中同學們商量著應該為受災群眾做點什么,,于是他們自發(fā)的成立了一個救災小分隊,。
在李?老師的號召帶動下,學校師生和家長們積極行動起來,,有的向李?轉賬捐款,,有的根據(jù)需要去購買物資:食品飲水,、內褲、衛(wèi)生巾,、涼席,、被罩、防潮墊,、84消毒液,、手電筒、衛(wèi)生紙甚至洗發(fā)水,、香皂,、驅蚊水、毛巾……
總之災區(qū)需要什么,,大家就去采購什么,。
先后募集善款近萬元,購買物資5,、6車,。
李?多次親自押車夜間前往中牟鄭州工商學院、鞏義米河鎮(zhèn)水頭村,、鶴壁淇縣北陽鎮(zhèn),、延津縣物資接收點等地運送物資。
李?談到物資送到村里時的情景:村里的鄉(xiāng)親父老夾道歡迎我們,,打著手電筒為我們照明,,一個個拉著手說感謝。
這讓她深深感受到了:“施”比“受”幸福,。
老師是榜樣,,學生更像樣
與此同時,學生志愿者們也積極行動起來,,在各自社區(qū)參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活動,。
來自高二4班的孟樂同和家長一起,在暴雨中攙扶幫助路人,,在社區(qū)裝卸物資,,隨身帶著學習資料,一閑下來就投入到學習中去,。
高一4班的張又文同學,,在上街區(qū)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一個下午搬運救災物資200箱,。
高一1班李孟亭同學在豐慶路衛(wèi)生服務中心協(xié)助社區(qū)維持新冠疫苗接種秩序,,幫助社區(qū)群眾填寫表格1400多份,還利用學習之余為四月天社區(qū)幫助工作人員為社區(qū)孩子們上公益手工課……
還有很多的同學們活躍在災后志愿服務一線,,讓我們看到了志愿精神的延續(xù)傳承,!
在暴雨襲來之際,,中原大地處處是奮不顧身、互幫互助的動人事跡,。
十六中的全體教職工,,在校黨委的堅強帶領下,守護好自己的家園后,,又毫不猶豫地向周圍的受災同胞生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多難興邦,這樣的人民,,這樣的情誼,,讓大家不斷的感動著,奮進著,,激勵著全體師生用更大的能量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不斷奮斗! (河南商報 高嵩 通訊員 曹亞楠)
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