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通訊員 楊迎
4月17日下午,鄭州市惠濟區(qū)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全體領導干部及黨員教師跟隨黃河岸邊的老人走進花園口事件記事廣場,,開展黃河文化探索及黨史學習活動,。

黨員教師跟隨黃河岸邊的老人來到了“一九三八年扒口處”,一組大型浮雕,,再現(xiàn)了當年河水泛濫,、百姓流離失所的凄慘場面。


接下來,,又隨黃河岸邊的老人踏上花園口事件記事廣場,,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兩座對立的六面碑亭。
一東一西而立的亭子,像歷史的鏡子,,無言地訴說著花園口的悲痛往事,。
“所有歷史的片段像一幀幀畫面從老師們的腦海里閃回,那是悲愴的,,也是痛心的,,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會有哀傷的百姓,,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會有流離失所的人民。”

坐在黃河岸邊,,聽老人娓娓道來,。
常在黃河母親身側,講述黃河故事,,老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傳承黃河精神,。
4月17日下午,鄭州市惠濟區(qū)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全體領導干部及黨員教師跟隨黃河岸邊的老人走進花園口事件記事廣場,,開展黃河文化探索及黨史學習活動,。

黨員教師跟隨黃河岸邊的老人來到了“一九三八年扒口處”,一組大型浮雕,,再現(xiàn)了當年河水泛濫,、百姓流離失所的凄慘場面。


接下來,,又隨黃河岸邊的老人踏上花園口事件記事廣場,,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兩座對立的六面碑亭。
一東一西而立的亭子,像歷史的鏡子,,無言地訴說著花園口的悲痛往事,。
“所有歷史的片段像一幀幀畫面從老師們的腦海里閃回,那是悲愴的,,也是痛心的,,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會有哀傷的百姓,,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會有流離失所的人民。”

坐在黃河岸邊,,聽老人娓娓道來,。
常在黃河母親身側,講述黃河故事,,老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傳承黃河精神,。

惠濟區(qū)實驗幼兒園黨支部將積極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引導廣大師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讓傳承發(fā)展黃河文化,,繼承弘揚愛國主義成為幼兒園根植紅色基因的主旋律,。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