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就對葫蘆充滿好感,在神話中它是神仙,、壽者的標志性法寶,;在現(xiàn)實中它可以盛酒裝藥、祈福辟邪,,充滿妙用,。其中,在葫蘆上作畫,、裝飾也是一種傳統(tǒng)技藝,。
于方寸間描繪世間萬象。12年來,,非遺傳承人侯娜癡迷在葫蘆上烙畫,,而她最滿意的,要數(shù)耗時一個月的“以藝抗疫”作品——“鐘南山”和“李蘭娟”,。
侯娜用電烙筆在葫蘆上創(chuàng)作
以藝抗疫致敬“最可愛的人”
走進侯娜的工作室,,到處都是葫蘆!小的有半個雞蛋大,,大的有半個身子高,,而且有些“奇形怪狀”“可可愛愛”,讓人忍不住感嘆:“可真像葫蘆王國??!”一只只大小各異的葫蘆上,烙繪著山水人物,、句句箴言,。
在眾多葫蘆中,河南商報記者一眼就看到了“鐘南山”和“李蘭娟”,。
“下面是武漢的櫻花,,寓意著待疫情散去,攜手共看繁花,;這紅色的是指紋,,象征著疫情期間逆行者的眾志成城。你看到沒有,,鐘南山眼里泛著淚花呢……”侯娜激動地介紹著,,說專職從事葫蘆烙畫12年來,,這組作品是她最滿意的。
“僅烙畫鐘南山的眼睛和眼鏡部分,,我就用了三天三夜,。你看那眼神里傳達出來的堅毅,這是最有靈魂的地方,。”據(jù)了解,,疫情期間,侯娜在工作室足不出戶一待就是一個多月,,不僅用盡所學技藝,,還飽含著敬佩之心,,“我自己也很開心,,可以用烙畫作品致敬英雄!”
作品“鐘南山”
如果說,,這些絕美烙畫之作是“金火集成微雕技,,未見丹青亦風流”,那么葫蘆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更是“小小葫蘆藏乾坤,,回歸器具之本質”。
比如,,鏤空又唯美的葫蘆燈,;古色古香的葫蘆鏡;典雅又大氣的葫蘆壺,、水杯,;誘人動聽的葫蘆絲……
“葫蘆在以前是器具,比如裝水,、裝酒等,,現(xiàn)在雖然有了葫蘆烙畫,但也不能丟失它的本質,。”侯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只有讓它兼具觀賞性與實用性,才能更貼近生活,,這門手藝也才能更好地傳承與發(fā)揚,。
以葫蘆為載體一烙就是12年
葫蘆烙畫藝術,又稱燙畫,、火筆畫,。據(jù)了解,最早的烙畫藝人以鐵針,、銅針為工具,,在油燈上炙烤進行烙繪,后來隨著制作工藝和工具不斷改革,由“油燈烙”換代為“電烙”,,將單一的烙針或烙鐵換代為專用的電烙筆,。
2008年,有繪畫技術的她從媒體轉行,,自此投入到葫蘆烙畫中來,。12年來,她用電烙筆在葫蘆上烙出一幅幅活畫作,。
侯娜說,,每年都要烙數(shù)不清的葫蘆,“快的談笑之間四五分鐘一個,,慢的長達幾個月,。”
“那是不是只要會畫畫,我也能在葫蘆上烙畫呀,?”面對河南商報記者的疑問,,侯娜笑著說道,葫蘆烙畫,,講究的不僅是繪畫功底,,還有耐心與鉆研。“葫蘆畢竟不是紙,,它是曲面,,所以烙之前得先挑個好葫蘆,然后再根據(jù)葫蘆的形狀,,決定繪制的主題與圖案,。”她表示,葫蘆烙畫創(chuàng)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可能稍有不慎就功虧一簣,。
作品“李蘭娟”
以人物為例,她說:“會畫畫,,那能不能畫好,?畫得是否逼真、傳神,?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
葫蘆烙畫,是一門“易學”但卻“難精”的民間技藝,。
開直播做電商尋100位寶媽好物推薦官
葫蘆烙畫12載,,侯娜也在今年給自己做了個“總結”,,舉辦了“福滿中原”葫蘆烙畫藝術展。此次展覽,,不僅有原創(chuàng)山水系列,、人物系列,還有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系列作品,。
這件大事之后,,侯娜說,明年還有一個“計劃”要啟動,。“來我工作室上課的學生寶媽們,,大都因為照顧家庭和寶寶,心有抱負卻無法施展,。何不帶著她們一起學習葫蘆烙畫,、葫蘆絲呢?現(xiàn)在直播那么火,,我教她們直播,,教她們非遺技藝,她們回去再開直播,,練習也好,鞏固也罷,,有人看,,也許就有人詢問她們在哪買的葫蘆絲,到時候再鏈接到我的線上商城,,這不就是非遺+互聯(lián)網模式嘛,!”
她笑著說,現(xiàn)在已經有8位寶媽了,,預計下周就能開第一次直播培訓班,。“等到我組建完成100位寶媽好物推薦官計劃時,我要找個漂亮的地方,,100位寶媽好物推薦官同時進行直播,,到時候你可得來追蹤報道!”
“那現(xiàn)在直播間有多少粉絲了呀,?”“粉絲不多,,1000多點吧,但每次直播都有人私信我想購買葫蘆烙畫,、葫蘆絲等產品,,這讓我很起勁兒呀,動力十足,!沒準哪天‘爆紅’了呢,!”
是啊,,要想留存非遺之美,就要讓更多人認識她,、學習她,、傳播她。(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