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有5G覆蓋的地方,,就能實現病人和醫(yī)生的實時“異地治療”,;基于5G網絡的遠程駕駛,,讓駕駛員和車分離;從4G時代的人臉識別,,到5G技術支撐的動作,、微表情的升級識別,5G時代真的來了,!
10月18日上午,,2018數字經濟峰會暨5G重大技術展示與交流會在河南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qū)核心區(qū)——鄭東新區(qū)龍子湖智慧島舉行,諾基亞貝爾,、甲骨文,、華為、浪潮,、阿里巴巴,、騰訊等一批跨國公司和5G龍頭企業(yè),以全球化視角,,展現國內外數字經濟的最新進展和成果,。
5G醫(yī)療
兩個空間,一個手臂,,真正實現了“異地治療”
“基于5G網絡,,救護車上的信息系統(tǒng)能夠和醫(yī)院連接,在救護車上實現檢查,、病人病歷的傳遞等工作,,大大縮短了治療時間。”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黨委副書記趙杰在現場說道,。
不僅在救護車上,,在一些縣級醫(yī)院,這種跨越空間的遠程醫(yī)療,,搭上5G網絡的技術快車,,也能實現視頻信息的實時交互和醫(yī)療信息的快速傳遞,從而快速實現醫(yī)療資源下沉,,讓基層醫(yī)院的病人能享受到更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
病人的手術臺經過5G網絡的實時傳輸,和醫(yī)生的操控端連接起來,,真正實現了“異地治療”,。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遠程醫(yī)療中心的曹先生說:“在4G時代,傳圖像還可以,,但在實時交互方面,,以及在手術等要求高的時候,還是只有5G才可以做到,。”
河南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通過操控桿“隔空”控制病人身上的機械臂,,給病人做B超,實現了“兩個空間,,一個手臂”的遠程治療,。
遠程駕駛
人在室內,車在室外,,實現車輛的遠程駕駛
人在室內,,車在室外。遠程駕駛通過5G技術,,將人車分離,,通過車上攝像頭傳輸的實時畫面,駕駛人可以看視頻判斷路況,,實現車輛的遠程駕駛,。“傳輸時延低、帶寬大,,只有基于5G的技術特點,,才能實現遠程駕駛。我們對5G有充分的信心和把握才能夠做這樣的展示,。”河南移動技術人員肖韻秋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據了解,,遠程駕駛主要應用在工業(yè)生產和危險礦區(qū)等方面,,工作過程中,技術人員不用到危險的現場就可實時了解情況,,提高了作業(yè)的安全系數,,為特殊環(huán)境下工作者的安全保駕護航。
5G消防
超寬帶,、超高速度,、超低時延,比4G時代更高效安全
消防救援人員在火場的濃煙中,,視線會受阻,,難以判斷現場情況。裝有攝像頭的紅色安全帽能夠結合紅外熱成像,,通過網絡將現場信息傳回指揮中心,。但是高溫會產生電流,導致4G時代的傳輸出現線路中斷,、丟幀失幀,、和消防救援人員失聯(lián)等情況。
據現場工作人員王紀歐介紹,,5G的超寬帶,、超高速度,、超低時延的特點,相當于建設了一個應急通道,,傳輸變得快速,、及時、高效,。
在公共安全領域,,人臉識別技術在4G時代已經實現,通過采集圖片的方式,,識別人臉,,確認身份。進入5G時代,,這種識別將更加精確,。
據了解,在5G技術成熟之后,,AR安防眼鏡可結合公安系統(tǒng),,自定義所需要的信息,呈現除了姓名之外的更多信息,。
“根據一個人的動作,、微表情、行為習慣就可對比出更多的信息,,且這個速度更快,,信息更全面,這就是5G時代的事了,。”王紀歐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作者: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吳海舒/文 趙墨波/圖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