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油條胡辣湯,煎餅菜饃小米粥,,在傳統(tǒng)認(rèn)知里,,這是眾多中原人的早餐食譜。然而在周口市商水縣巴村鎮(zhèn),,人們的早餐習(xí)慣卻頗有南方特色——吃面條,。只不過這不是普通的面條,而是一種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盆面條的面食,,相傳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天早上,當(dāng)?shù)厝硕枷矚g吃上一碗香辣筋道的盆面條,,開啟一天的精彩生活,。
不是油條胡辣湯,這里的人早餐最愛盆面條
8月29日早上,,初秋的商水縣巴村鎮(zhèn)還有夏日的余熱,。集鎮(zhèn)上幾家盆面條店里,人聲嘈雜,、生意火爆,,相比之下,稀飯,、包子、油條等傳統(tǒng)樣式的早餐,在這里似乎并不受青睞,。在一條并不算寬敞的老街里,,記者找到其中一家盆面條店,這里甚至沒有懸掛招牌,,但食客卻是摩肩接踵,。記者看到,一口直徑約1米的大鋁盆里冒著熱氣,,表面看去好像只是一盆濃湯,,但實際上面條都“藏”在湯下。每當(dāng)有食客前來,,60歲的店主劉連英就會熟練地攪動木勺,,扯起長長的面條盛進碗里,然后再根據(jù)食客需求,,加上半勺或一勺濃湯,。
就像胡辣湯配包子、油條一樣,,盆面條也不是單單吃面條,,它的“配角”是牛肉和辣椒油。這種葷素搭配的早餐,,在當(dāng)?shù)厝丝磥硎且坏里L(fēng)味絕佳的美食,。“以前吃盆面條是為了填飽肚子,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配著牛肉吃更有味道,。”當(dāng)?shù)厝酥x先生說。
祖?zhèn)魅雠杳鏃l的劉連英說,,盆面條之所以稱為盆面條,,主要就是因為它是用盆盛上來的,就是一鍋濃湯熬好后,,先用盆盛放,,然后把煮熟的面條倒進去,經(jīng)過長時間的浸泡入味,,然后出爐上市,。而這種盆面條的訣竅就在于,縱然浸泡幾個小時,,面條都不會被泡得坨成一團或者成為面糊糊,。吃進嘴里,依然如剛出鍋一樣,,口感筋道,、韌性適中。
記者看到,這種面條并非超市里常見的面條,,而是類似武漢熱干面的一種面條,,但它又比熱干面稍微粗一些。做面的師傅告訴記者,,和面是純手工的,,以前切面也是手工,但現(xiàn)在有了機器,。
俗話說,,吃面吃湯,聽?wèi)蚵犌?。盆面條也不例外,,它的另一個秘密就在于湯。劉連英的兒媳陳艷杰介紹說,,別看湯很濃,,卻一點不油膩,它不是用肉骨熬制的高湯,,而是用20多味中草藥外加面糊調(diào)制而成的濃湯,。這種湯里有胡椒、八角,、桂皮等,,喝起來暖胃、開胃,,一年四季都適合,。
這是數(shù)千年的飲食習(xí)慣,更是兒時味道
小鎮(zhèn)的人們喜歡在每一個早上,,痛痛快快地吃上一碗盆面條,。而每到春節(jié)前后外地游子歸來,盆面條更是成為大家爭相品嘗的兒時味道,,每一個盆面條店里都會里三層外三層圍滿食客,。
記者采訪時,就碰到幾名年輕人,,其中在外地讀大學(xué)的小郭說:“轉(zhuǎn)眼就要開學(xué)了,,又得好長時間吃不到盆面條,今天特地來過一下癮,。”
盆面條,,這種來自于中原腹地的民間美食,雖不像鄭州燴面,、重慶小面那樣聞名于世,,但卻靠著自己獨有的風(fēng)味,,定格了一群人數(shù)千年的早餐飲食習(xí)慣。
作者:大河客戶端記者 于揚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