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捕捉的“處女作”
眼看午后的秋光變成了夕陽,,就在西邊的老樂山頭不遠處急速地下落,。不過,,光線還是明晃晃的,大地上的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影子越來越長越來越大了,。就在107國道的西側,,出了駐馬店市區(qū)往南不遠的朱古洞附近,一條小河自西向東流去,。
一片空曠的田野上,,突然一個姑娘的身影跳進他的眼簾。姑娘正在河邊洗衣服,,身影隨著動作一起一伏,,也同時投射到河水里,倒影卻隨著水的波紋晃悠得厲害,,太陽也在水里洗澡似的,,跟著晃悠。在遠山,、村莊的背景下,,這幅稍加逆光的鄉(xiāng)村場景吸引了周一渤,拿起海鷗相機下車,,拍下了這張照片,。這便是剛剛學會上膠卷的周一渤,這張照片也便是他的“處女作”,。
當時的周一渤是一家銀行的宣傳干事,,相機拿到手已經(jīng)快半年了,也沒敢開張,,一直在學習安裝膠卷,,看些有關攝影的書籍。沒想到這第一張有點“創(chuàng)作”意識的照片,,就是他在本土所看到的情景,。
小荷初露尖尖角
這一年是1991年,他剛剛27歲,,已是出版了幾本詩集的詩人,,在駐馬店文藝界小有名氣。也就從那一天開始直到現(xiàn)在,,周一渤的鏡頭一直沒有離開過生他養(yǎng)他的這塊土地以及這里的人們,。他的這種執(zhí)著,實際上是有著詩人的氣質和底色的,。
21世紀初,,周一渤到北京做了“北漂”。在那里,,他很快與攝影界的許多著名攝影家,、理論家和評論家融在了一起,,成了摯友。用他的話說,,在北京的10年,,實際上就是一個“進修”的過程。在他的《我的鏡頭離故土有多遠》一文中,,他寫道:“也許是土生土長的緣故,,飛出這片林子在另外的天空下盤桓之后,重新投入老窩的森林,,才發(fā)現(xiàn)身前身后,、屋里屋外、田間村頭,、路邊街巷,,到處都是獨特的景致。”
詩人與他筆下的故鄉(xiāng)他對故土的眷戀和關注,,從何而來,?他寫道:“這深厚的黃土地上的每一顆泥沙、每一粒塵埃都來自黃河和淮河,。田地里的作物在晚靄中搖曳,,遠處染著青黛色的崗地、丘陵逶迤起伏,。我像故土早已放飛的一只大鳥,,一次次在家鄉(xiāng)阡陌縱橫的鄉(xiāng)道上盤旋。向晚的風吹拂著我,,在耳邊回響的風中,,我聽到了麥粒在溫暖的陽光里鼓脹的聲音,還有玉米葉在醉人秋風里沙沙歌唱,。隱隱中,,我渾身有了一種與故土萬物親和的透徹肌膚的快感,之后便是沉思的內省,,腳下踩著的鄉(xiāng)土,,在我的心里永遠是一種積聚的牽扯。”
作為河南地域重要組成部分的豫南,,其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根基,,又有楚文化的影響。所以,,這里的人們既喜歡吃米,,也喜歡吃面,種糧也是五谷雜糧皆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民風民俗在一片“中不中”里相得益彰,繁衍生息,。在這里,,除了南北分界之外,,就連從西往東的地形地勢也是由山地,、丘陵急轉直下,在京廣鐵路線變?yōu)橐获R平川的坦蕩無垠,。豫南就像是鋪展在這里的千古斑斕畫卷,,無論東西還是南北,都顯示出一種獨特的過渡和延展,、融會和貫通的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直達豫南人生活的骨髓,在厚樸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涵蓋與包容的精神內涵,。一條大河在行進過程中最為壯觀的,莫過于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最易忽視的卻是那承接天水的深潭。
影像記錄《吾鄉(xiāng)吾民》
周一渤在駐馬店這塊古老的故土上拍攝了近30年的這組作品,,被他命名為《吾鄉(xiāng)吾民》,。作品包括上個世紀90年代及改革開放后社會、經(jīng)濟,、文化加速與高速變革,、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作為農(nóng)業(yè)大區(qū)(大市)的駐馬店,,其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耕作生產(chǎn)方式及農(nóng)村生活方式在整個時代大背景下,迅速被現(xiàn)代化,、機械化,、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所沖擊、融合直至取代,。“三農(nóng)”世界,,無論從意識、精神,、價值觀,,還是生產(chǎn)力都在順勢而為,發(fā)生了歷史性劇變,。正是這個劇變的時代,,千姿百態(tài)的世界里,,攝影發(fā)揮了它記錄的最基本功能,也實現(xiàn)了他關注,、觀察,、思考這片渾厚而靈動的土地,及其子民們的最終訴求,。
《吾鄉(xiāng)吾民》屬于個人書寫,、個體表達以及自我洞察,又含公共話語,、大眾視野,、民間情懷。在這里,,他最看重的是“我”,、“鄉(xiāng)”、“民”三者之間相互的血肉關聯(lián),,同時它又是周一渤敬奉昨日歷史的一份祭禮,,獻給天中大地與父老的一段心曲。他說,,他在留存天中文化的根脈,。
誠者斯言。周一渤告訴記者,,我們的鄉(xiāng)情與鄉(xiāng)愁即來自于這種根脈,,這是一種文化基因,溫暖,、豐盈,、綿長而寶貴。然而,,我們更應該弄清楚的是:鄉(xiāng)情與鄉(xiāng)愁,,不是固守原始和傳統(tǒng)的東西,它應該是我們昨天的財富,,今日的靈魂,,未來的方向。它更是我們當代生活中的一種權利,,一種底色,,一種態(tài)度,一種追求,,一種生生不息的天中話語,。
“生活倒回去才能理解,而我們必須活著向前,。”(索倫·克爾凱戈爾)鄉(xiāng)情召喚鄉(xiāng)土重建,,鄉(xiāng)愁期待城鄉(xiāng)共生,。周一渤說,無論我走到哪里,,無論處于任何境地,,只要有吾鄉(xiāng)吾民與我對話,再遠的距離也會被這樣的親近消弭無形,。
相關鏈接
周一渤簡介
周一渤,,筆名魯渤,職業(yè)攝影師,、獨立策展人,、攝影批評家,、專欄撰稿人,、詩人。黃淮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特邀編輯,、港深珠澳攝影聯(lián)盟主席團成員、河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策劃與傳播(策展)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當代攝影研究會特聘專家,。
1991年周一渤涉足攝影。1982年發(fā)表第一篇新聞攝影評論,。曾在金融企業(yè)做宣傳工作16年,。歷任人文、攝影類雜志高級編輯,、圖片總監(jiān),、執(zhí)行主編和攝影叢書主編。出版和主編詩集,、攝影圖文書,、報告文學及經(jīng)濟、金融論文集20余種,,獲得各類文學,、新聞、攝影獎100余次,。2006年《中國模特》獲獎,,被評為《中國青年》“年度青年攝影家”;2011年《小井:2006》獲得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jié)優(yōu)秀攝影師獎,,其中6幅作品被麗水攝影博物館收藏,。2015年,策展作品《高中生》在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獲得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策展人“飛馬獎”,。數(shù)年來,,策展攝影展覽50多個,,其中李洪遠攝影的《中國鐵道工》、黎明攝影的《三峽游記》及周國獻攝影的《扁擔:漢正街的傳奇》分獲麗水國際攝影節(jié)最佳展覽獎,、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yōu)秀攝影師獎,。
周一渤主要著述有:詩集《最后的旋舞》《田野的守望》等;圖文集《絕世珍存之中國民藝》《廣西攝影旅游指南》《北京往事》(合作)《倉央嘉措心史》(合作)等,;攝影專著《照片門診部》《家園:生命·危險——直擊21世紀精彩瞬間(世界新聞攝影獲獎作品圖文版)》(合作)《值得記憶的照片系列叢書之“生活,。映像”100幅精彩生活紀實作品解讀》(合作)等;攝影畫冊《額爾齊斯河大峽谷(可可托海)》(合作)《盛世華章——奧林匹克在順義》(合作)《綠色北京——讓生活更美好(國際花博會畫冊)》(合作)等,。
作者: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 李釗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