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天,土窩村蓋起了兩層樓,,還通了太陽能路燈,圓了村里好幾代人的夢,。

西吉縣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是國家級貧困縣,常年干旱缺水,,素有“苦甲天下”之稱,。土窩村是西吉縣有名的貧困村,山大溝深,,村民們“靠天吃飯”,,“窮帽子”戴了一代又一代。眼看周邊的村子逐漸富起來,,蓋起了小洋樓,,土窩村的鄉(xiāng)親們非常羨慕,幻想著有一天村里也能把樓蓋起來,。“不是為了耍闊氣,,就是為了爭口氣。”老支書馬西武跟村民的想法一致,。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號召駐寧企業(yè)駐村扶貧。中信銀行銀川分行積極響應,,派駐3名業(yè)務骨干作為“第一書記”和扶貧隊員來到村里,。剛來的時候,僅有兩間瓦房,、土炕還塌了半拉,,電壓不穩(wěn)燈泡忽明忽暗……物質(zhì)條件非常有限,駐村隊員不僅要克服這些困難,,還要盡快適應崗位,,挨家挨戶了解村民的實際情況,但沒人抱怨,、更沒人打退堂鼓,。接下來的日子里,扶貧隊員逐戶調(diào)研,、促膝懇談,,替村民挑水修墻,、喂牛趕羊,,到市里,、鄉(xiāng)里四處奔走,跑項目,、找資金,。
在中信銀行銀川分行黨委的指導和幫助下,駐村扶貧隊帶領村民“挖窮根”“摘窮帽”,,2年時間內(nèi)構建起了以青貯玉米,、馬鈴薯、胡麻,、小秋雜糧等為主要品種的種植業(yè),,以牛、羊為主的養(yǎng)殖業(yè),,肉牛存欄量突破600頭,、羊存欄450只、中蜂60箱,,養(yǎng)殖合作社5家,、農(nóng)機合作社2家。分行還組織干部員工與農(nóng)戶結對幫扶,,組織村里適齡兒童到銀川參觀學習,,在村委會設立 “信農(nóng)書屋”豐富村民眼界。2019年底,,土窩村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7年3150元,,增長到8000元以上,貧困發(fā)生率由38%下降至1.4%,,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實現(xiàn)整村脫貧出列。
錢包鼓起來了,,窮帽子摘掉了,,但還要鞏固扶貧成果,繼續(xù)開拓村民視野,。分行爭取到中信銀行總行支持,,累計投入90萬元,捐建了土窩村便民服務中心,、捐助了青貯收割機,、拖拉機、犁耕機等一批農(nóng)機設備,,為村公路兩側(cè)安裝了158盞太陽能路燈,。第一批隊員結束駐村扶貧任務后,分行又選派了3名優(yōu)秀員工接過扶貧接力棒,。
春到土窩一抹紅,,情到深處自然濃,。今年5月底,便民服務中心兩層樓投入使用,,太陽能路燈也亮起來了,,“腰桿直起來了,心里也亮堂了,。”馬西武說,。但在分行駐村扶貧隊“第一書記”潘超心中,誓把“土窩”變“金窩”,,才能不辜負總分行黨委的重托,。(張弘揚)